希望大家文明探讨。
一、 奈保尔笔下的另类帝国主义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奈保尔。
人们早就认为奈保尔应获诺贝尔奖。据说从1973年开始,他就在考虑名单上。但
是西方学院左派强烈反对他的入选,称他是蔑视第三世界的“种族主义者”。今年奈保尔
之得奖,恰在美国9·11恐怖袭击之后,某些人难免要猜疑:是不是他对伊斯兰的不敬之词
迎合了西方目前的政治潮流,学院左派终于挡不住了?
瑞典文学院从来不公布评奖讨论过程,难免给“阴谋”论者留下发挥的空间。人
云亦云是成不了大作家的,奈保尔对伊斯兰到底说了什么独特的话?对愿意思考的人,这
才是真正有兴味之处。
得奖后,国人谈论的多是奈保尔的小说。他有两部长篇,《比斯瓦斯先生之屋》
和《大河湾》,被蓝灯书屋“当代文库”编辑列入20世纪100部最佳英文小说的名单。但世
人争论最烈的,却是奈保尔访问印度尼西亚、伊朗、巴基斯坦和马来西亚的两本游记:《
在信仰者中间》和《何以置信》。这四个都是穆斯林国家,但不属于创建了伊斯兰的阿拉
伯民族,奈保尔称之为“改教民族”,并将这些国家的当前问题回溯到伊斯兰与本土文化
的冲撞。以他自身的多重文化背景,文化角度当是奈保尔的透视强点。
我在图书馆已借不到这两本书。新书在亚马逊网上书店也已经脱销;旧书现在售
价是原价两倍。幸好笔者今年1月撰写关于阿富汗的《一小搅动四大的圣战》时,曾将《
何以置信》(beyond belief)借出一阅,现在手头还有几段笔记和一些复印章节,可以作
个简单介绍。
奈保尔说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是最野蛮的一种帝国主义。论据之一,就是它企图抹
煞改教民族的历史。奈保尔讲的是否有道理?塔利班的炸毁巴米扬大佛,为这一帝国主义
行径提供了最新实例。
奈保尔认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是最野蛮的一种帝国主义的论据之二,是它使穆斯
林不愿与本国其他民族和平共处,甚至不愿与倾向不同的穆斯林和平共处。他讲的是否有
道理?只要看看地图就明白:目前世界上的绝大部分战争,发生在穆斯林与别的民族、或
穆斯林与穆斯林之间。中东有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北非有苏丹政府与南部黑人的内战;南
欧有波斯尼亚和科索沃;南亚有克什米尔;中亚有阿富汗,乌兹别克和阿塞拜疆也有动乱
;高加索地区有车臣……那位提出了“文明冲突论”的亨廷顿讲得更尖锐:伊斯兰有着血
色边界。当然,别的宗教也会抹煞改教民族的历史。但奈保尔说,基督教与本土文化在那
里的冲撞,已是遥远的过去,现在引人注目的,是穆斯林国家。
说到巴基斯坦,有一段印象很深,是拉合尔(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妓院区的一位
有力人士陪奈保尔逛夜。他们在店里吃饭拿东西都不给钱,店主脸上还都是很荣幸的表情
。他的跟班说:他是一个“恐怖分子”。路上,有下属来迎接他们,跟班又说该下属是个
“小恐怖分子”。9·11之后,想起来更觉奇怪:这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怎么“恐怖分子”
居然成了权势者的尊称?
奈保尔说:这是本土文化被摧毁之后的全民精神错乱。
本土文化被摧毁到什么地步?中小学的历史课,只讲伊斯兰的传播史,似乎巴基
斯坦人是阿拉伯人在印度次大陆的移民;几乎每个巴基斯坦家庭,都给自己找了个阿拉伯
祖先,尽管按人种讲,他们跟印度是一样的。
这不是说除伊斯兰之外,巴基斯坦没有别的势力。奈保尔记录了一个gc主义游击
战士的故事。我还是第一次知道,阿富汗闹共产党的同时,巴基斯坦在八十年代初也有过
红色武装割据。巴基斯坦政府封锁消息,我国报纸也从未报导过这一运动。一群年轻学生
,在英国读书时,视格瓦拉为楷模,去古巴割甘蔗,还读过林彪的《人民战争胜利万岁》
。遵照maozd的教导,以农村包围城市,他们选择了按巴基斯坦标准也要算贫穷落后的西部
俾路支省作根据地。政府军队毫不留情地镇压。俾路支人是游牧民族,军队用机枪和直升
飞机成万成万地屠杀他们的牲畜,而一旦失去了牲畜,俾路支人即不知如何谋生。两年后
,老乡们招架不住,不再支持为他们许诺了美好生活的革命者。这些学生只能退入阿富汗
,好在喀布尔是自己人掌权。原来巴基斯坦义无反顾地支持阿富汗圣战者,还有这么一段
过节。
说本土文化被摧毁,并不等于说巴基斯坦已经没有本土文化。只要民族还在,文
化大概是不可能彻底消灭的。在奈保尔看来,印度的种姓制度和封建土地关系,仍然顽强
地盘踞在巴基斯坦农村。这更不是说本土文化就是合理的,或至少有历史的美感。种姓和
封建关系都是人压迫人的制度。奈保尔所到之处,见到地主家里都养着成群的仆人——许
多人按他们的种姓,在农村只能作仆人。饭前洗手时,有仆人端壶洒水;吃饭时仆人川流
不息,送饭敬茶。别以为这些地主很富裕,他家里可能只有一张桌子,还是破的,吃饭时
由六、七个仆人扛进房间,饭后再扛到别处去放东西。人口太多了,一个穷地主也不得不
养着这些低等种姓的仆人。仆人们几乎从不吭声,走路也悄无声息,奈保尔称他们为“影
身人”。那些租地的佃农,虽然不是仆人,见了地主同样毕恭毕敬,禀事前先弯腰摸摸地
主的鞋子,以示尊重。
不必美化本土文化。问题在于,当伊斯兰以帝国主义的态度对待本土文化时,缺
乏教育的下层民众,倾向于把生活的苦难视作伊斯兰化不深不足的结果。伊斯兰确实提供
了一种信徒皆兄弟的理想,所有的人在同一时间以同一声音背诵同样的祷词,也很容易造
成平等的幻象,对下层民众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但是,没人知道如何用古老的教条解决当
代的政治、经济问题。看到教条似乎效用不彰时,民众又转向更古老也更简单的教条。如
此恶性循环,就一步一步地退到了原教旨主义。
《何以置信》里有个巴基斯坦农村教育的有趣例子。拉合尔的一位律师带奈保尔
去自己的农村老家,一路上指给他看,这是学校,那是学校,其中还有一座是女子学校。
后来奈保尔走近了看,才发现那所女子学校靠公路一边有门有墙,两边也有墙,但没有屋
顶也没有后墙。学校只是给过客在公路上望望的。这几所学校,一个教师都没有。男教师
不愿下农村;女教师更不来,怕被地主绑架。注意,这是在拉合尔郊区,灌溉渠道还能用
,是巴基斯坦最好的农业区,并不是偏远山村或戈壁滩。
奈保尔记录了一个原教旨主义者冉吉哈的故事。冉吉哈从小没读过书。结婚不久
,一个伯父死了,只留下26岁的女儿,是他们家族的第一个女大学生。另一个伯父,想霸
占她的家产,强迫她嫁给自己8岁的儿子。女的不干,与冉吉哈的哥哥私奔了。这位伯父是
有权势的人,要把冉吉哈的兄弟们都杀了泄愤。兄弟们恳求将功赎罪,把那女子抓回来,
为伯父恢复名誉。他们找到了自己兄弟的藏身之所,绑架了那女子,后来又枪杀了她。冉
吉哈被判刑十五年。在狱中,他和一个原教旨主义的头目同室。冉吉哈一面跟他学文化,
一面学教义。因为教义学得好,他的刑期从15年减到6年。
自1947年印巴分治以来,巴基斯坦的法律,早已偏离英国传统而逐渐伊斯兰化,
但冉吉哈仍然认为远远不够。他告诉奈保尔一个古代哈里发的故事(注意,这是个阿拉伯
传说):有一次,哈里发穿了件比较奢侈的袍子,受到下属责问,哈里发只能说是一个亲
戚送的礼物。冉吉哈说:你想象一下,想象一下,一个统治广大世界的君王,常人居然可
以向他提这样的问题。冉吉哈并不喜欢种姓制度和封建关系,他在村里也受到那个有权势
的伯父的欺压。他搬到了原教旨主义者的聚居地,离开了老家的亲属,他们还在为那桩命
案杀来杀去,新命案不断盖上旧命案。但是,冉吉哈所幻想的那种原始平等,普通人占住
教义高地,就可以当面斥责把大地踩在脚下的君主,却只能是实现不了的乌托邦。
在1930年最早提出“巴基斯坦国”概念的诗人伊克巴曾经以为,这样一个独立国
家,可以使印度穆斯林摆脱“阿拉伯帝国主义的印记”。巴基斯坦建国之父真纳追求的是
个世俗国家。但是,在巴基斯坦立国近半世纪之后,冉吉哈的儿子却告诉奈保尔:巴基斯
坦是个穆斯林国家,但并不是伊斯兰国家,混淆两者是人们常有的误解;他们正在为建立
一个真正的伊斯兰巴基斯坦而奋斗。如果伊克巴和真纳活在今天,也要被冉吉哈他们骂为
叛教者。奈保尔还指出,冉吉哈这类人的危险,还在于他们毕竟不是阿拉伯人,而只是改
教者,他们需要证明自己的伊斯兰纯洁度,他们容易狂热,他们往往显得比教皇更保皇。
我们中国人应该不难理解冉吉哈他们的“朴素的阶级感情”。文化大革命时,我
们也发过摧毁本土文化后的全民精神错乱,我们也幻想过建立在外来简单教条上的乌托邦
笔者撰写本文时,看到匡咏梅登在《南方周末》上的《奈保尔:后殖民时代的游
牧作家》一文,把书名译为“超越信仰”。对此,我要解释几句。
奈保尔的题目起得非常巧妙。在口语里,“beyond belief”是指不该发生的事
居然发生了,令人难以相信。书中反映的苦难,对过着舒适日子的西方读者,或许觉得无
法想象。belief又有信仰之意,而苦难的主角都是虔诚穆斯林,于是题目隐隐有了质疑其
所信是否可信之暗示,显出反讽的张力。译作“超越信仰”,私意以为,有点令奈保尔文
不对题。他只是一个记录当地人述说自己故事的旅客,并不是倡导什么“超越信仰”的新
理想的布道者。就算对伊斯兰有不满,奈保尔也不至于会卷起袖子推着人“超越信仰”。
对信教的人,信仰是不可超越的。你只能委婉地问: 某些具体教条,是否可以随着时代的
递换而变通一下?
《何以置信》大概不能算奈保尔最重要的作品,但他的文学才能,仍是处处闪光
。他的语言,干净利索而又内涵绵密。试看他写一个家庭暴力受害女子庇护所的句子:
among the very quiet women there——the passive, half-dead faces of w
omen taken by suffering beyond shame and perhaps even feeling -- she was notic
eable.
(女人们因所受苦难而消极、半死的脸,昧于羞耻,或许,甚至失去了感觉的能
力。即使在这样的女人中间,她仍然引人注目。)
当你想用中文表达同样意思时,不能不叹服大师“beyond shame and feeling”
之简洁。请注意,feeling不是复数,不是指羞耻之外的多种其他感情;这里的动名词,意
思更接近于感觉的能力和过程。
读着这样的英文,一开始,简直令人忘记了现实的严酷而只是赞叹文字之美。但
是,慢慢地,苦难的冰水,一阵阵地灌凉了你的心。那女人被他的丈夫和侄儿钳穿了鼻子
。在已经不在乎羞耻的女人中间,她仍然蒙着半截面纱。她尚未成年,父亲就死了。出嫁
时,当地习俗称之“只是为上帝”,即带到夫家的只有虔敬真主之心。但没有嫁妆是要被
夫家看不起的。丈夫是个穷雇农,经常打她。这一次,侄儿的儿子和她的儿子吵架,她责
骂了两个小孩几句,丈夫和侄儿就毁了她的面容。
这女人只有在说到清真寺的时候笑了一下,大概这是她生活中的唯一光明。她说
,她要求三个孩子天天去清真寺祷告。
奈保尔只是这样冷静写来,让读者自己去询问宗教与生活的矛盾,比如独携敬心
为何反遭蔑视?正如瑞典文学院的授奖词所言:奈保尔“以一种值得敬佩的警敏文风,把
愤怒转变为精确的描写,让事件自己说出本身的内在荒谬。”
见到报纸上说,译林出版社将以独家中文ag九游会j9登录入口旧版的版权推出奈保尔代表作《比斯瓦斯先生
之屋》和《大河湾》。我倒觉得,不妨也译译他的《何以置信》。在见识过了红卫兵老将
张承志嚣张狂躁的《心灵史》之后,让国人们对比一下,世界级的大作家是如何记述穆斯
林的苦难的。
二、
奈保尔最引起西方争议、更惹怒穆斯林世界的是他两次去印度尼西亚、伊朗、马
来西亚、巴基斯坦这四个非阿拉伯的穆斯林国家后所写的两部游记:1981年出版的《在信
仰者中间》(among the believers)和1998年出版的《难以置信》(beyond belief)。
奈保尔在1979年和1995年分别花了四个多月的时间去上述四个国家旅游、考察。
他和各种普通人交谈,听他们讲述自己的经历,他尝试去理解为什么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在
那些原本不是穆斯林国家的印度次大陆地区发展那么迅猛。虽然奈保尔的作品完全不是学
术性的,而是松散的游记式的纪实作品,他的确发现了几个相当有意思的现象。如果其他
研究伊斯兰教的著作中没有这些内容的话,那就是奈保尔的独特发现了,仔细归纳起来大
概有下列这几条:
首先,奈保尔指出,伊斯兰教的解释者似乎更提倡君主和百姓平等的概念(很像
马 克 思主义),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低等级的、贫穷的印度教人在没有被强迫的情况下皈
依了伊斯兰教。而印度次大陆的其他国家历来也都是贫穷落后的,所以伊斯兰教显得颇有
号召力和吸引力。当然,均贫富、求平等的乌托邦幻想不仅在穷人中,在gc主义社会中,
在印度的等级社会中,即使在富有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也是相当有市场的。
在奈保尔1979年旅行时,正是伊朗的霍梅尼革命刚刚成功,他亲身体验了那种到
处充满革命气息的景象。到处是示威、游行,报纸上全是套话。当时在伊朗有两个革命在
同时进行:gc主义革命和霍梅尼的伊斯兰革命;霍梅尼同时反对左翼gc主义和右翼资本主
义。gc主义革命只有穷人基础,却没有宗教基础;所以既有穷人,又有宗教的霍梅尼成功
了。但两种革命打的主要旗号都是相同的:均贫富、求平等的乌托邦境界,纯粹被信仰统
治的社会。
其次,奈保尔发现在过去这几十年来皈依伊斯兰教的人都有被西方殖民的历史,
因此伊斯兰教非常容易地被他们的领导人用作对抗西方文化、西方价值的武器。所以,伊
斯兰教在刺激、煽动前殖民地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中起了巨大作用。
第三,伊斯兰教要求皈依者抹掉他们过去的历史。因为伊斯兰教被认为是阿拉伯
人的宗教,所以如果你不是阿拉伯人,而是穆斯林(所有伊斯兰教徒统称穆斯林),那么
你就是一个皈依者。而作为皈依者的马来西亚人、巴基斯坦人、印度尼西亚人和伊朗人,
他们都不是原本的穆斯林人。为了使皈依者表现完全的对阿拉伯的忠诚,最终只认阿拉伯
,所以伊斯兰教要求皈依者抹去过去祖先的历史。“几乎所有我们这些次大陆穆斯林人都
给自己编织出一个阿拉伯祖先出来,”一个被奈保尔采访的人告诉他。
这些皈依者往往比阿拉伯人更极端,更狂热,更容易走向原教旨主义。《纽约时
报》记者在911恐怖份子袭击美国后问奈保尔,“在你曾采访过的巴基斯坦、印尼、马来西
亚和伊朗都有拉登的支持者,你是否吃惊?”他回答:“不吃惊。因为他们是皈依伊斯兰
教的人。坦白地说,这些不是阿拉伯人。这些皈依者最神经质的一部份是他们必须证明自
己的忠诚。就像法国人说的,奴仆必须表现得比国王更支持君主制。”
对于那些皈依者来说,伊斯兰教其实只是一个引进的宗教,但这个宗教则切断了
他们自己国家的传统,导致他们既没有过去,也没有将来。“他们的历史从阿拉伯开始,
好像在伊斯兰教进入之前他们根本就没有历史。以前的一切都被抹掉了。”
所以,奈保尔认为伊斯兰教不仅是在进行一场和西方资本主义的战争、和现代社
会形式的战争,同时也和当地人民的传统精神发生战争。他说法国人在五百年的罗马统治
后仍然可以找回自己的历史,自己祖先的传统。但是伊斯兰教则使信仰者抹去祖先的历史
、忘记传统,最后脑中只留下阿拉伯文化,使他们除了伊斯兰教之外没有任何可以回归的
传统。所以他说,“伊斯兰是人类迄今最不妥协的、最危险的帝国主义。”
第四,“原教旨主义者希望人们都是纯洁透明的,整个儿一个空空的接受器皿,
等着宗教往里面倒。”就像毛泽东所说的那种“一张白纸,可以在上面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但是奈保尔说,“这是不可能的,人永远不可能空白到那种地步。”由于现实无法达
到宗教所要求的纯洁度,所以,在这些皈依伊斯兰教的国家中,奈保尔感觉到有一种既虚
无主义,又神经质的东西。他对伊斯兰教让人们自愿地成为“虚无”非常不能容忍。他说
,“伊斯兰的帝国主义是非常具摧毁性的,因为它想要的是人的头脑。”这真让来自gc主
义国家的人不寒而栗,因为gc主义要的也是人的头脑。两者做的都很成功。
第五,在《难以置信》里,奈保尔写到,对伊斯兰教的信仰并没有真正解决穆斯
林人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也无法回避周围现实生活和宗教冲突的困境。那些宗教的利用者
们自己的革命一次次地失败,他们许多似是而非的胡话一次次地破产。奈保尔认为,伊斯
兰教的缺陷是从它的根源上来的,这种缺陷在伊斯兰的历史上一直就有:对于它本身提出的
政治问题,它没有任何解决的办法;它只提供信仰,只提供预言。所以穆斯林人在一步一
步退到古老的原教旨教义中寻求解释和解决办法的同时,开始把愤怒转向西方。
在《在信仰者中间》一书中,奈保尔写道:“处于中世纪状态中的(中东)人被
石油和金钱惊醒了,他们在感觉到力量的同时感觉到威胁,同时意识到正在被一个巨大的
文明包围。他们感觉到不能左右那个文明,应该拒绝那个文明,但同时他们又感觉到对那
个文明(科技)的依赖。”
奈保尔描述到:他们自然地使用电话联系,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电视,却从没想过
这些都是西方文明创造的东西。他们使用西方文明发明创造的现代化设备,用英语出版科
技、建筑杂志,用西方建筑学设计伊斯兰城市规划,甚至用西方语言攻击西方。他们感觉
到被强大的西方文明包围着,无法左右,必须拒绝。在伊朗的书店里,gc社会接受和推崇
的文学,像萧洛霍夫、斯坦贝克、杰克.伦敦等作家的作品,以及英文的马列著作都被醒
目地陈列。和共产主义国家一样,抵抗西方成为支撑穆斯林独裁者的最有力支柱。宗教更
把穆斯林人对西方的愤怒神圣化了,使他们在政治、经济、社会制度上等各个方面都对西
方愤怒。伊斯兰教的解释者告诉他们,伊斯兰是纯洁的、完美的,必须抵抗腐朽、堕落的
西方。但是,奈保尔不无讽刺地写道,那些穆斯林人只要有机会,就迫不及待地离开“信
仰的土地”逃到“金钱的土地”。
在巴基斯坦他目睹了政府的腐败,疯狂的信徒们对自己的国家毫无信心。奈保尔
说,巴基斯坦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是制造了“伊斯兰世界的核武器”。巴基斯坦就是一个“
宗教国家”的缩影——“一个只产生皈依者的国家,这样的国家里到处是头脑简单的恶棍
,最容易被摧毁,最容易被左右。”
在印尼,奈保尔看到苏哈托利用伊斯兰教扩大他自己的意识形态,并创造一种使
非穆斯林人恐惧的社会环境。奈保尔强烈抨击印尼的知识份子,他采访的著名印尼知识份
子对印尼前景的想法和梁启超、mao相同,那就是必须得先塑造“新人”,然后才能发展社
会、发展民主。mao是通过gc主义塑“新人”,印尼则通过伊斯兰塑“新人”。这些印尼知
识份子们也似乎明白了,必须和权势联合起来才能成事,所以他们一方面为政府的意识形
态服务,一方面要去西方学习。奈保尔说这些印尼知识份子虽然在科技现代化中扮演了主
要角色,但同时更是苏哈托独 裁政府的帮凶。
奈保尔认为:“伊斯兰教的问题是一个比其他任何第三世界的问题都更严重的问
题。”他于《在信仰者中间》写道:“伊斯兰的狂热是一种被神圣化了的狂热,对信仰的
狂热,政治狂热。在旅途中,我不止一次地见到敏感的男人们,他们随时都酝酿着恐怖骚
乱。”“穆斯林人的主要‘感情’就是狂热和仇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是靠仇恨喂养
的。”他们强调死亡、流血、报复。奈保尔认为西方长期对独 裁的穆斯林世界的容忍迟早
要给文明世界带来灾难。
奈保尔对穆斯林世界如此尖刻的批评不仅惹怒穆斯林世界,在西方也被认为是“
政治不正确”而遭到攻击。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奈保尔政治观点的人,都承认一个事实,
那就是奈保尔长期被诺贝尔奖提名,但一直没有得到,除了他对于非洲第三世界的观点之
外,主要是由于他关于伊斯兰教的作品和言论。
注:《难以置信》(beyond belief)又译作《超越信仰》。
三、『书里书外』奈保尔的伊斯兰之旅
奈保尔开始伊斯兰之旅的时候,伊斯兰运动正风起云涌。最令人瞩目的事件可能
就是霍梅尼领导伊朗革 命获得胜利。流放若干年之后,他终于荣归故里。在伊朗,国王领
导之下实行的由不同信仰的外国人主要参与的现代化,就此告终。由一个宗教领袖领导的
回到从前的运动,就此大规模开始。类似的革命,后来在阿富汗也发生过,领导革命的,
是一帮有信仰的年轻学生,叫做塔利班。这是后话。看这本书,可能有助于理解阿富汗为
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革命。
开始伊斯兰之旅时,奈保尔已经将近50岁。在这个年纪,他满腹经书。关于信仰
,关于疮痍满目的伊斯兰历史,他很可能已经烂熟于胸。他还没有做的,是还没有在伊斯
兰革命最新大规模爆发的地方考察因信仰而发生的革 命,是还没有抵达伊朗,是还没有写
关于信仰者言行的书。这样想来,他的伊斯兰旅程,不是发现未知,而是寻找佐证,寻找
现代的佐证。他自己不想证明什么,而是想让现代穆斯林自己证明他们在过去几百年中一
直在证明的信 念,以及信念带给他们的希望、彷徨、绝望。我现在还不知道他的考察结果
,与他原来的想法是否一致。也不知道,看完书之后,我是否会找到答案,因为我不知道
,在他的旅程尽头,他是否找到了什么。
我不知道,伊斯兰自己的学者,是否在冷静地观察政教合一的文化传统。我也不
知道,伊斯兰学者自己是否能够以超然的态度来看自己的历史和未来,我不知道,伊斯兰
学者身处那种环境,是否能够自 由搏击自 由研究那种信 念。当然,我也不知道,奈保尔
对伊斯兰的了解究竟有多少,是否真实的,是否有缺陷,他对信 仰 者的实地观察,是否
能佐证他多少的结论,我都不知道。我只大概知道,他对这些问题,已经读过相当多的书
,有他自己的想法。我当然没有看到他的读书单。我所能做的,就是跟随他的脚步,跟着
他的目光,看他看到的一切。
当然,他不会知道,我在他的文字中旅行时,想到的是,另外一种信念,在另外
一个国度,曾经被奉为圭皋。几乎是所有的人,如那些穆斯林一样,曾经狂热相信,信念
或者信仰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生活中一切的一切,必须按照先知的规定来实施,来规范。
一切都可以牺牲,必须牺牲。甚至可以屠杀,甚至可以杀戮,以信仰的名义。这些事情,
并非穆 斯林范围内发生的事情。同样的事情,以几乎同样的方式发生在其他地方。但一大
不同是,我所在的民族,虽然曾经因为某种信仰而狂热,应为狂热而发生类似我上面所说
的事情,但是,我所在的民族,从文化和传统上说,不是一个有疯 狂宗教信仰的民族。那
种由于有目的的故意误导而产生的狂热信仰,在灾难发生之后,在无数痛苦之后,已经在
解 放思想的旗帜下,失去了原来的神圣光 辉。甚至那些曾经致力于误 导的人,也可能深
刻怀疑那种信仰。事实是,没有那种信仰,我们也活着,而且比有那种方式的信仰,活得
更好。或者说,我们不用那么狂热,也可以活着,也可以活得更好。没有疯狂的非理性的
信仰,也许是我们民族得以生存五千年的秘诀之一。只有这样的民族,才会不断检讨得失
,才会说实事求是,才会说解放思想。也许我是错的,但我绝不相信,一个有疯 狂信 仰
的民族,会有胆量说实事求是,会有勇气说解放思想。一个有这样传统的民族,我相信,
可以在文明发展的道路上走得远一些,走的比较顺畅一些,留下一些更为辉煌的东西。由
此引起的一个话题是,不是所有的民族都可以在文明的道路上走得很远。有些民族最多就
是贡献一个信仰,贡献一块地毯,以及一堆死亡的思想。而另外一些民族,贡献哈勃望远
镜,贡献计算机,贡献莎士比亚,贡献托尔斯泰,贡献李白。不同的贡献,来自不同的文
化,这不是偶然的。不同的民族,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正如不同的物种,或者相同的物
种,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人,之所以成为现在这样的人,国家之所以成为现在这样的国
家,是一个长达多少万年的选择过程,或者长达几百年的选择过程。这些过程并没有完结
。物竞天择,我相信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一直是存在的,很可能继续存在下去。虽然,是
否应当存在,是否合乎被很多人致力于发展弘扬的道德,是否合乎千奇百怪的法律,是否
合乎被很多人疯狂持有而被另一部分人利用的信仰,是另外一说。
当然,我所想到的,只是一个很大问题的一个小小的方面。我没有能力阐述这么
严肃的题目,也不想阐述。这本书,我还没有看完,看的时候,也没有将一闪而过的想法
记录下来,只是信马由缰看来,让我的想法和作者的想法随风而逝。我也不想将书中一些
我感兴趣的细节,或者说法,摘录下来。我只是将记得的自己的一些想法,写下来。对书
中很多事情,我很可能误读误解,而我自己的想法,也可能是完全错误的。
本文tag:
猜你喜欢
- 2022-11-04
- 热门文章
-
- 保时捷911烧机油_两年准新车因烧机油换心无任何保障 强烈要求延保
- 2019马自达3昂克赛拉_测评报告一:车载系统昂克赛拉、mg5硬件系统表现较好,福克斯较差(转载)
- 别克会员卡_会员卡充值后人去店空,韩国李勋美发沙龙这家店你去过吗?
- 本福特数值_血糖高真的要吃药吗?什么数值下不用吃?(转载)
- 2019新款马自达_太原新款马自达6现车到店
- 别克微信号_怎样把别人微信号添加到自己的微信上
- 别克偷油_老鼠偷油的故事
- 保时捷欧曼_欧曼整体橱柜怎么样?
- 别克新款军微_[旅途交流]卖车三十六计:一汽大众釜vs上海通用(转载)
- civic_请问我的civic 1.6l的用什么润滑油比较好?
- 2008年马自达6_两厢马自达2出售价格?
- 570雷克萨斯油耗_雷克萨斯告诉你空调和油耗的关系
- 别克28万_[人文地理]5500万巨资打造超级美秀 媲美世姐视觉盛宴28日开演
- 别克换购活动_美国零元购活动越发专业
- jeep和途观哪个好_平常上班代步周末偶尔郊游自由光和途观哪个适合
- 标签列表
-
- 别克倒车影像有开关吗 (10)
- 本丰田车标 (10)
- 别克福特哪个好 (11)
- h6哈弗手动档多少钱 (10)
- 别克阅朗买了就后悔 (13)
- 10年斯巴鲁森林人 (10)
- 07款斯巴鲁森林人 (16)
- 11捷豹xf (11)
- 标致rcz报价 (14)
- 保时捷亦庄 (11)
- 15年日产轩逸 (11)
- 2017款斯柯达明锐棕色 (10)
- 宝骏和别克 (12)
- ct5凯迪拉克价格表 (11)
- 别克七新款 (11)
- qx56英菲尼迪汽车 (11)
- 2017款25s别克车评测 (11)
- 本田英菲尼迪 (12)
- 7图丰田 (14)
- 06款沃尔沃xc90 (14)
- 12款斯巴鲁xv (12)
- 保时捷兰博基尼 (11)
- 保时捷海安 (11)
- 别克车首保多少公里 (11)
- 15座丰田考斯特价格 (13)
- 最新文章